天津白事服务一条龙

办理业务预订、净身穿衣、遗体接运、冷藏、整容化妆、遗体或骨灰告别、守灵、悼念、遗体火化、骨灰寄存安葬等系列化殡仪服务。丧葬用品品种多、档次全。服务和丧葬用品基本涵盖了办理丧事所需,供家属自主选定。可提供全程委托办理丧事(策划)、特色告别等个化服务。殡仪车、告别厅预约不用排队,等基本服务设施设备和花圈、骨灰盒等主要丧葬用品高中低档次齐全,品质优良,按规收费,十分方便百姓办理丧事,又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要。

本中心坚持“服务*、家属至上”的工作宗旨,注重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认真落实工作制度,守法诚信经营,保护消费者权益,行风建设保持了良好水平。是天津殡葬系统行业、评选出的经营管理制度健全、手段先进、正规有序,首批行风建设示范单位。
实行24小时电话咨询、业务预订、净身、穿衣、遗体接运、整容、遗体存放、告别、火化、取灰、骨灰寄存或下葬等“一条龙”服务;并备有多档次的殡葬用品供家属自主选择。
可以让逝者家属足不出门就了解到丧事办理流程及预订殡葬一条龙服务项目。本服务中心提供系列配套,涵盖了办理丧事一切所需,并提供个化特色服务;服务项目简繁由人,服务标准统一规范。请直接联系我们,便可办理所有的殡葬事宜,减少了路上奔波!极大方便了逝者家属。

1、可以让逝者家属足不出门就了解到丧事办理流程及预订殡葬一条龙服务项目。
本服务中心提供系列配套,涵盖了办理丧事一切所需,并提供个化特色服务;服务项目简繁由人,服务标准统一规范。

2、一般殡葬项目
殡葬一条龙咨询、殡葬策划、殡仪馆选择、净身穿衣、遗体接运、遗体冷藏、遗体防腐、遗体整容、遗体告别、骨灰告别、遗体火化、遗物焚烧、丧葬用品销售、骨灰寄存、墓地下葬、海葬等。

3、选择殡葬项目
葬礼策划、告别致辞、特需陪同、遗体单体独立冷藏、扶灵、守灵、遗像制作、影音制作、个性化告别、贵宾休息室、接灵纳骨、悼念服务、遗体(骨灰)异地移运、安葬祭祀策划、迁骨移魂、风水勘察、公墓(陵园)业务免费介绍等。

天津殡葬 3000元起办白事 惠民一条龙服务

天津殡葬服务中心。为市民提供,3000元起步,分4000元,6000元,8000元三个档次,办白事服务。共您选择。24小时随时上门服务。3000基础元包括 指定寿衣,指定骨灰盒,简单灵堂用品,指定火化车,火化手续办理,遗体火化业务。如需其他服务可与服务人员沟通。老人去世后本服务中心以较快时间上门办理各种事宜,为家属解决一切丧葬事宜,给予必要帮助和指导。

天津市殡仪服务总站会根据市民的居住地点,分派遍及全市的各服务站点就近提供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入户服务,简洁的基础性灵堂布置(不包括鲜花、灵棚,纸活,幔帐等物品和设施、遗体的运送、存放、告别)提供火化及基本劳务,提供保障型骨灰盒、寿衣等基本商品。坚持服务洽谈制,成立“白事顾问“殡仪专业团队,以3000元惠民办丧为基础,提供多元化服务。

今天寒衣节,天津人可以这样过

今天

农历十月初一

是追思逝者的“祭祖节”

亦是嘘寒问暖的“寒衣节”

温暖的挂念是否已送达?

天凉了

提醒你添衣保暖的又是谁?

2021.10.25 星期二

农历:十月初一

寒衣

节日时间:十月初一

节日起源:祭祀

节日活动:祭奠先人

节日意义: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十月朔”,又称“祭祖节”“烧衣节”“寒衣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旧时,民间要在这一天祭祀祖宗,给亲友送御寒衣物。家中高堂也会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释挂念之心。

民俗由来

秦时孟姜女的丈夫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料丈夫已死,并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跪向长城昼夜痛哭不已,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民间也称“寒衣节”由此传说而来。

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在十月初一这天的早朝行“授衣”礼,将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故民谚云“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

过去,十月初一还是长工的下工日,所以又叫“散工节”。雇主要在这一天设筵犒劳雇工,清算工钱,宣布是否继续留用,留下的叫“打冬”或“打冬活”,关系到很多人来年的生计。

诗人李白在《秋夕旅怀》咏道:“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其中的“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正是这一节日的写照。

如今,农历十月初一上坟烧纸、烧寒衣的习俗已转变为网上祭扫、敬献鲜花、家庭追思、撰写祭文等文明、简约、低碳、安全的祭扫方式,中华文明慎终追远的遗传基因始终不改。

寒衣节天气

今天开始云量逐渐增多

白天多云

夜间至26日阴有分散性小雨

最高气温22℃上下,最低气温13℃左右

北部地区8℃左右

26日后半夜至27日白天冷空气来袭

有东北风4~5阵风6级

最高气温下降4-6度

27日白天最高气温仅14℃

今天 星期二

白天:晴转多云

夜间:阴有分散性小雨

微风转西南风3-4级,

22到13℃

10月26日 星期三

阴有分散性小雨转阴

微风转东北风4-5级阵风6级,

19到11℃

10月27日 星期四

多云

东北风转东风3-4级,

14到10℃

10月28日 星期五

多云转阴

微风,

15到10℃

10月29日 星期六

微风,15到10℃

10月30日 星期日

阴转多云

微风,19到11℃

文明祭扫

随着文明祭扫的推广

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

愿意采取网上祭奠、鲜花祭祀等方式

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哀思

“百善孝为先”

提倡老人在世时子女多尽孝

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老人逝去时

丧事从俭、文明祭奠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根据《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

严禁在道路及社区非指定区域内

焚烧花圈、纸钱及其他丧葬用品

对于在禁止道路、区域焚烧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最高可处1000元的罚款。

处罚不是目的,

目的是劝导市民改掉陋俗。

天津市第二殡仪馆骨灰迁移工作8月16日开始办理

【天津市第二殡仪馆骨灰迁移工作8月16日开始办理】#云观津城#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目前,市第二殡仪馆迁址新建项目已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新馆位于东丽区金钟街,占地面积498亩,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年火化承载力约2.5万具,可安放骨灰12万具,其规模及设施均达到国家一级殡仪馆标准。

  骨灰迁移范围为:凡安放于市第二殡仪馆旧馆内的骨灰将全部迁移至新馆安放。即由旧馆地址:东丽区津滨大道199号(原程林庄殡仪馆)迁移至新馆地址:东丽区金钟街睦泽路16号。

  骨灰迁移时间为:2022年8月16日开始办理骨灰迁移手续。

  新旧馆服务接待时间为:旧馆接待时间:7:30至14:00;新馆接待时间:8:00至16:00。

  据了解,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为确保安全,此次骨灰迁移采用提前预约、自主迁移的方式办理。提前预约需预约骨灰迁移日期和具体时段,并按此时间到场办理手续,无预约的,现场不予办理迁移手续;家属以户为单位进行预约,一户家庭不论骨灰具数,预约一次即可;网上预约系统于8月15日开通,家属可通过天津市民政局官网、“天津殡仪服务”微信公众号、“天津市第二殡仪馆”微信公众号或“津心办”(APP、微信小程序)按照操作提示进行网上骨灰迁移预约;为不方便网上预约的老年人提供每日50个电话预约号。(预约电话:022-58910010)

  手续办理凭证包括:网上预约成功后发送的手机短信或预约码;市第二殡仪馆骨灰安放证原件(含智能磁卡);办理骨灰迁移手续的家属本人身份证原件。

  手续办理流程为:出示凭证。家属需同时持上述三个凭证到旧馆办理迁移登记手续,领取迁移登记单,已欠费的需先补缴安放费用;取出骨灰。凭迁移登记单到骨灰安放室取出骨灰盒;新馆登记。携带迁移登记单和骨灰盒到新馆迁移登记处办理安放手续,领取骨灰安放服务洽谈单;安放骨灰。携带骨灰安放服务洽谈单及骨灰盒到新安放室安放骨灰;领取新证。携带已签章的骨灰安放服务洽谈单到安放证领取处领取新安放证。

  在注意事项方面,新馆骨灰管理将全部采用智能磁卡安放形式,骨灰盒安放后统一实行封闭式管理;骨灰迁移后的安放层高保持不变。如原层高位置饱和,由市第二殡仪馆在原安放层高位置同档次范围内进行统一调配;如有骨灰安放证丢失等情况,家属需到旧馆先行办理补证手续后,再办理迁移手续;如需办理合葬手续,家属应在新馆办理续存手续时,向工作人员提出合葬需求;遇疫情、天气等原因,因故没能按预约时间办理迁移手续的,请家属重新办理预约登记。

  此外,为落实疫情防控要求,进入殡仪馆请主动接受测温、扫码、亮码,自觉佩戴口罩,按要求有序排队;为避免人员过于集中,每户家庭限定两位家属进入骨灰安放区域、业务办理区域等室内场所办理手续。

  市民可通过022-58910018、022-24373038、022-24796103等电话进行咨询;服务监督及投诉电话为:022-58910019。工作时间:7:30至16:00。

天津市殡仪服务

殡仪服务总站有三大服务职能:前期殡仪服务、骨灰撒海、涉外殡葬业务。

  一、前期殡仪服务

  总站所属13个殡仪服务站点分布在市内六区,业务辐射中心城区,承办业务包括:预定火化车、随车、接运遗体、冷藏遗体、入户布置灵堂、租赁灵堂,礼仪服务及全程引导殡仪服务,为亡人脱穿衣、理发、刮脸、美容、遗体防腐处理及为非正常死亡遗体整容等项服务。销售骨灰盒、寿衣、灵堂用品、遗体卫生包等各类丧葬用品。

  前期殡仪服务主要依托殡仪便民服务平台,实行一个电话受理即4000084890,一站式服务,推出3000、4000、5000元惠民便民服务标准并提供个性化丧葬服务。

  目前,提供24小时服务的站点有:四平西道服务站(总医院后门)、珠江道服务站(第四医院后门)、胸科服务站(胸科医院院内)、尖山服务站(医大二附属院内)、大直沽服务站、东二经路服务站(第四中心医院后门)、大桥道服务站(河东医院后身)、红桥服务站、万新服务站等9个站点。

  二、骨灰撒海业务

  骨灰撒海是节地生态安葬骨灰的一种方式,骨灰撒海业务由天津市殡仪服务总站组织实施,每年在春季、秋季开展,全年预约登记,报名咨询电话为27716792、27322944、4000084890。

    三、涉外殡葬业务

    殡仪服务总站便民科是民政部指定的华北地区承办国际运尸的服务网点

农村忌讳正午出殡,行人遇上出殡队伍怎么办

农村对于丧葬事宜还是非常重视的,也有一些很注重的细节,渐渐演变成习俗被人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时间久了,很多习俗人们并不理解为何,却不敢问为什么,只觉得很玄乎,却说不上来理由。

比如今天要和大家说的两件事,也是从小就听老人们说要避免,不能触犯,却说不上来原因,今天就来试着和大家剖析一下吧~~

一、忌讳正午出殡
这点可能很多地方都有,我老家亦是如此,大多会选择早上出殡,大正午出殡的少之又少。

农村把时辰看得很重要,出殡是非常重视的一个礼仪,时辰上更是要多注意。

大部分地方都觉得正午出殡影响不好,但为何不好,怎么不好,都说不出个道理来。

我个人的理解是,拒绝正午出殡是为了保护遗体,正午大多温度比较高,不管哪个季节,基本上都是一天温度最高的时候。

而按照农村的丧葬习俗,会把遗体放在家里办好几天,遇到大夏天温度极高时,遗体还有腐烂现象。

如果再挑在正午出殡,那就可能加剧腐烂速度。

还有就是观念导向,农村有阴阳之说,觉得人去世了,不属于阳间,正午太阳正大,阳气也最重,对逝者的灵魂不太友好,故而不在正午出殡。

当然,后面这种说法没有什么依据,只是农村的一种传统观念,不正午出殡的最实际原因,还是担心遗体腐化吧。

二、忌行人遇上出殡队伍
这个说法相信很多地方都有,不管是行人,还是迎亲队伍,只要遇上出殡队伍,大部分人都还是挺忌讳的。

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只是人们觉得,出殡队伍接触遗体,身上有丧事的气息,心理会不舒服,或影响心情罢了。

而为了缓解这种心理,农村就有一些仪式或做法,这里分享5种比较常见的。

一、开车路过灵棚时,开车的人需要开窗扔一些没吃过的食物或硬币零钱出去,食物和硬币零钱选一样。

比较忌讳在灵棚前面停车,需要边开车边扔出去。

很多人觉得这样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办白事的主人家的一种礼貌,做这些路过的行人能消除一些心理烦恼。

所谓破财消灾,也是这个道理!

二、开车和出殡车碰头在农村看来是好事,农村常说“棺不离八”,而“八”通“发”,故而说“见棺发财”、“紫气东来”,蕴意为好事,有好运。

当然,这是一种祈愿,大家无需当真,就当遇上出殡车不是啥坏事,小心驾驶过去就好了。

比较忌讳的是尾随出殡车行驶,走到出殡车当中。

如果真不小心开到出殡车行列,可以选择在最近的路口停车,撕破裤脚继续前行就好。

回家先跺三次脚,吐三次唾沫再进家门。

为何这样做我也说不上来,只听老一辈就是这么说的,有的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尊重老一辈的习俗也没事。

三、如果不得不路过殡仪馆或火葬场门口,则最好不要停车,必须停车的话,下车前要鸣笛三次,上车时也要鸣笛三次。

这其实和农村放鞭炮一回事,是一种对亡灵的告慰与尊重,也是对逝者家属的一种安慰。

四、如果遇到两辆出殡车顶头相遇,不管出殡是否完毕,都需要带上戴孝人员请扔下一些硬币零钱就好了。

五、如果受邀参加出殡车,参加完仪式,在逝者家属家里吃完饭后再回家,如果不吃饭,也要收主人家红包或烟酒才能回家,需要避免让主人家跑空车!

开车参加葬礼或上坟祭祀,开车前要打开大灯行驶到一个路口后才可关灯。

这些做法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只是人们希望做点啥以此改变点什么。

而所谓忌讳这件事,其实就是人们的心理作祟。

农村觉得丧事是压抑的,参加完丧事也需要做点什么,来赶走参加葬礼后压抑的心情和情绪,才能逐渐把心情调整回来,继续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当然,大家不需要太当一回事,做这些能让你心里面舒服些,那就做,如果觉得没必要无所谓就不做,也不会有什么不妥。

只是去人家就需要尊重人家的习俗,入乡随俗也是对逝者家属的尊重,更能促进关系的递进。

雨打棺十年酸,雨洒坟出贵人,出殡、下葬遇下雨好不好

一、认为出殡下雨好的俗语

有俗语说“雨淋新坟,定出贵人”,这句俗语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如果刚埋下去的新坟就遇到下雨,对逝者的家属是比较好的。

所谓的贵人,也有大富大贵之意,蕴意不会饿肚子受穷。

还有的说,下葬时遇到下雨,是暗示来年风调雨顺,庄稼有好收成,逝者的亲人生活会越来越好,发展也会顺风顺水。

农民自古以来就真的是靠天吃饭,靠地为生,以种植为主的农民当然祈求风调雨顺,以前粮食不高产,遇到干旱洪涝灾害庄稼颗粒无收,农民就得饿肚子,所以才会万事万物都想到庄稼生长上。

而干旱是农民种地遇到最难处理的问题,所以出殡遇到下雨,人们都会觉得,也许是暗示风调雨顺日子越过越好。

还有的则觉得出殡下雨,是暗示逝者子孙心想事成的意思。

当然,不管是暗示风调雨顺,还是心想事成,都没有什么依据,可以视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与憧憬。

二、认为出殡下雨不好的俗语

有的地方又觉得,出殡遇到下雨非常不好,俗语说“雨打棺,十年酸”,意思就是说,如果出殡时突然遇到下雨,雨水淋到了逝者的棺材,那暗示之后十年要受穷。

所谓“酸”也有“穷酸”、“心酸”的意思,人们会觉得非常不好。

当然,刮风下雨是自然规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所谓好与不好,都是人们的一种想象,并没有什么客观存在的依据。

觉得好的,会想到雨水“润物细无声”,觉得不好的,则会觉得雨水溅在棺材上,是一种屋子不好,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心酸,自然联想到生者的生活。

甚至觉得一个人都去世了,他的一生都结束了,送走他时还要被雨淋,自然让人们觉得这人实在可怜,或者说,自己去世了,还要难为亲人们。

毕竟下雨了,农村送葬大多需要送到较高较远的山上或树林里,还要抬着笨重的棺材前行,遇到下雨路上打滑,就很容易摔倒。

所以出殡时遇到下雨,的确不太好,主要还是不方便抬棺出行。

而且农村办酒席一般都要在外面搭棚子,下雨送葬人员从外面回来,脚上容易粘上泥巴,很容易把主人家弄脏,打扫也很麻烦。

所以不管怎么想,出殡遇到下雨都不太方便。

民间还有些关于说出殡遇到下雨的说法,说是出殡遇下雨不吉,俗称“雨淋灵”,“灵”可以理解为灵柩、棺木,就是下雨淋到灵柩上的意思。

农村办丧事比较讲究,棺木在出殡前都是放在灵棚里的,只有到出殡吉时,才会被抬出来准备下葬。

抬棺中大多是不撑伞的,但出殡之日是找专门的人看好的,所以哪怕这天下雨,或者出殡前没下,出殡时就下,那也只能继续抬棺出殡,不能说抬出来又重新抬回去。

所以如果真遇到出殡下雨,人们才会觉得是注定了的。

所以习惯性地把自然现象魔化,觉得“雨淋灵辈辈穷”,都是在表明民间认为出殡时下雨不好的观点。

三、雨洒坟,出贵人

出殡时遇到下雨不好,但下葬后下雨,却被视为大吉。

传统观念是觉得,下葬了下雨,是上天对逝者及其家属的庇护。

雨水能滋养孕育万物,已经安葬好,盖上了黄土而遇到下雨,人们觉得是蕴意雨洒黄土的意思,逝者就像刚种下去的庄稼一样,在雨水的滋润下,植物会越长越好,逝者的后代也会越来越发展的好,要么逝者后代出贵人,要么有贵人相助。

当然,这只是人们的一种期望,并没有什么客观依据,所以大伙儿听听就好,不必当真。

个人的理解是,出殡时下雨认为不好的原因在于给送葬队伍增加了难度,万一抬棺摔倒对逝者不敬,抬棺人摔伤对生者也不好,所以出殡还在路上自然希望晴着好办事。

而下葬后,逝者已经安葬,已经入土为安,生者可以歇口气,遇到下雨也不用着急。

而且刚埋下的土壤遇到雨水能堆积得更扎实,不容易飞尘,更不容易被野狗刨开,后续扫墓整理坟墓也要省心一些。

为什么在出殡之前,要在棺木后,打碎死者生前用过的碗?

死亡我们每一个都必须经历的事情,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丧葬一直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民间还有着“喜事可省,丧事要重”的讲究。古代的先民们,没有科学理念的支持,对大自然的一切都懵懵懂懂,所以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无法正常的理解。于是便有了祭祀供奉先人,以这种丧葬的风俗,来慰藉悲伤的情绪,悼念亡者,甚至祈求亡者能够护佑后世子孙。

出殡

丧葬礼仪是民间最重要的,也是最隆重的礼仪之一,古代的丧葬礼仪十分繁杂。从逝者去世的那一刻起,丧礼其实就已经开始了。

刚去世的人,家人要为其招魂,还要烧“倒头纸”。然后,为逝者梳洗打扮,古人称之为“小敛”;而“大敛”则是指将逝者装殓入棺,一般在去世之后的第三天进行。小敛结束之后,要为逝者报丧。报丧之后,亲友们要来吊孝。

出殡

按照古代的丧葬风俗,棺椁至少要停留三天以上,这其实是寄希望于逝者能够复生。实际上,民间的丧葬风俗中,棺椁停留的时间要远远超过三天,这是由于葬礼的礼节繁复,所以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后来受到了佛道两家的影响,人们还要“做七”,就是要七天一祭。其中“三七”和“七七”最为隆重。

出殡

在这之后,就要举行出殡的仪式。

出殡,就是指把棺椁送到墓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将逝者护送离开阳间,前往阴间的过程。也是亲人们为逝者举行的最后的告别仪式。出殡是丧礼中,最能够体现家族团结的仪式,所以丧礼出殡在老祖宗眼中越盛大越好,所有的亲人在这个时候都要在场。

出殡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风俗讲究,其中有一个讲究是要在将棺椁移出灵棚的时候,将逝者生前用过的一个饭碗,在棺木后面打碎。老祖宗称之为“斩殃”。

出殡

所谓“斩殃”,说的是斩绝鬼祟,祛除灾祸。

老祖宗认为先人在从阳间前往阴间的路上,会有很多邪祟侵扰,所以就要举行一系列的仪式来让这些鬼魅不要拦路。人们在出殡的路上抛洒纸钱等等的风俗,都是为了打发小鬼,能够让亡者顺利前往阴间。

还有一个原因是,在逝者棺椁后打碎逝者生前的饭碗,是为了让生者断绝对阳间的留恋。在民间的风俗中,烧逝者的衣服、枕头等等的风俗,其实和打碎逝者饭碗的寓意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逝者断绝对尘世的留恋,尽快投胎转世。

出殡

古人讲“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除了彰显孝道之外,还体现出了老祖宗最原始的“灵魂不灭观”。而老祖宗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都是源自于人们灵魂深处对于死亡的恐惧,以及对生的渴望。人们在为逝者举行丧礼的过程中,就像是生者为逝者搬家的过程,为了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安逸,所以人们就会在每年的清明、十月一等等时节去祭祀、供奉先人们。

2022年丧葬抚恤金调整了?遗属的生活补助都取消了?

之前,我们主要有五种丧葬补助,包括丧葬费、养老金、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的余额,以及直系亲属的生活补助。当然,如果你生前没有缴纳社保,自然也就得不到任何养老金或医疗保险金,所以也提醒你要积极缴纳医疗保险。其次,如果这两个社会保障计划的余额在死亡前已经用完,仍然没有任何好处。

这五项待遇最终能达到的具体数额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指定的法规,如上海、江苏和北京的丧葬费用已经非常高。

去年9月初,这五项待遇的具体算法开始统一,调整后的丧葬抚恤金待遇取消了后者,似乎减少了待遇,真的是这样吗?

调整后的治疗丧葬费用一直改为上一年该地区城市人口平均可支配收入的两倍。调整后的丧葬费用更加公平合理,与人们向社会保险缴费的年限、支付养老金的月数和领取养老金的时间有关。对于缴费满十五年但不满三十年的养老金领取者,一旦死亡,按九年计算,每多缴一年,就可以多领取一年本地区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

目前这两种待遇都与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密切相关。随着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都在增加,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固有的可变数字,这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两种权利也将逐年增加。

过去,待遇的计算与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有关,这两个标准都略高于城镇居民的平均可支配收入,待遇调整后,这些地区的丧葬费待遇将减少,有减少的地方就会有增加。

至于被取消的遗属生活津贴,这项待遇是最难统一安排的。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如果死者是家庭的经济支柱,那么没有他,家庭就很难生存下去,孩子不能上学,老人没有人赡养。没有明确的限制,所以这项权利经常被肆意索取,使那些真正需要它的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这也助长了不劳而获的负面社会文化。

个人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账户余额是一项没有改变的权利,如果你想获得更多,你需要积极缴费。事实证明,调整后的福利并没有减少。但有些人担心加入养老金领取者的行列,他们年龄很大,已经领取了很多年的养老金,是不是就没有养老金了?这一点不用担心,因为养老金的支付期限至少是上一年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九个月,以保障养老金的发放。

有许多因素影响人们对就业领域的选择,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公司提供的殡葬福利。从最小的公司到最大的社会,这种政策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更多的人在发生事故或因病死亡后能得到保护,必须确保他们能在最基本的水平上过上正常生活。

节地生态葬 让生命“终归”自然

不修墓穴、不垒墓碑,而是将逝者骨灰葬于绿树红花之下。在宝鸡市公益性公墓节地生态葬区,“以树代墓”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殡葬模式。

走进位于渭滨区石鼓镇火炬路以南的秦岭天台山腹地,迎面而来的是一种清幽、安静的感觉。依自然山势而建的宝鸡市公益性公墓,远眺众山环绕、重峦叠翠,近看青松翠柏、四季常青。在节地生态葬区,生者为死者植一棵树,将可降解环保骨灰袋葬入树下泥土中,以树木为标志代替砖、石或水泥墓穴。

节地生态葬

宝鸡市公益性公墓负责人韩鑫表示,宝鸡市公益性公墓积极贯彻“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服务思想,凸显公益属性,本着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的原则,始终把满足群众基本丧葬需求作为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了生态安葬,生态安葬主要采用的方式有,用可降解环保骨灰袋进行深埋安葬,并种植生命常青树,悬挂哀思卡。在此我们呼吁广大市民积极了解节地生态葬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为秦岭生态保护增添一抹绿。

宝鸡市公益性公墓一期占地50亩,主要以地坪葬、壁葬和节地生态葬作为骨灰安放的主要形式,既体现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又营造了追思先人、缅怀故人的和谐环境。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殡葬改革,加快推进殡葬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建成殡仪馆8个、公益性公墓345个、经营性公墓11个,形成了覆盖城乡的殡葬服务网络。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让生命真正源于自然,归于自然才是对生命事业的最高弘扬。随着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正逐步被人们接受,节地生态、 叶落归根、 回归自然的生态安葬理念定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